在景洪旅舍寄放了单车和部分行李,我们包两辆面包车到三十公里外的南糯山半坡老寨。第一站,我们去了古茶树园,参观树龄八百年的古茶树,由哈尼族(或称僾尼族)的梭三先生接待我们。
在他的竹竿建成的屋子里品茗谈天,一山水说哈尼族在南糯山已定居了八百多年,经营千年前的原居者-布朗族的茶山。
“南糯"是傣语,意为笋酱。
南糯山是乔木普洱茶的发祥地,又称为孔明山,因为僾尼人认为南糯山的茶树最早是孔明栽种的。
~梭三先生的儿子头戴着奶奶做的哈尼传统帽子,可爱极了!
~这就是树龄八百多年的古茶树,我们也喝了梭三先生泡的古茶喔!
~这是寨门,是哈尼族的传统结构法。
~这些是哈尼族的菜肴,有野菜,鱼和自制辣酱。
~第二站是参观南糯山最老和最大的茶厂,看看传统的制茶过程。
~火塘是屋里烧饭煮茶的地方,上访通常挂着一个木架,可以悬挂腌肉和其它煮食器具。
~这是我们向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收集签名的册子,是献给PPKKCTM美嘉园的祝福。
~在一座茶厂参观制茶过程。~
~南糯山的这个寨门左右有守护的一男一女和动物,是不可随意触碰的,免得冒犯哈尼族。
在去姑娘寨途中,一场骤风雨把一棵大树吹倒在我们的车子前二公尺处,路旁的竹子被吹得弯下扫过面包车,把大伙儿吓了一跳,还好有惊无险。
两辆车子只好停在空地上,直到风雨停止叫啸,我们才步行进入村寨。
~寨子在南糯山顶,远瞰可以观赏大山美景和景洪市。~
~一山水说这棵树名叫“水冬瓜”,生长在水流附近。野花喜欢攀爬到它的枝干上,所以每当花开,大树就非常美丽。~
~睡午觉的“懒惰虫”,哈哈!
~在古茶树园,大家都细细聆听一山水老师的讲解,受益匪浅。
~这是古茶树上的“螃蟹脚”,就是那个枝干上生长出来的,形状像仙人掌的青色枝丫。听说这是上好茶树才有的。
~到一家哈尼族家去拜访,老婆婆文静而有耐心地筛选茶叶,老公公则比较健谈,和Yen聊得很愉快。~
~哈尼族喜欢自制漂亮的帽子给小孩戴上~
~南糯山的夕阳西沉,也是我们休息的时候了……
~这个高高的枝干交叉而立,每年七八月哈尼族的传统庆典,青年们都必须攀上枝干吊着的绳子,像荡秋千那样从这一头荡到那一头,是勇敢的象征。~
~南糯山常停电,这晚我们在熊熊炉火旁享用哈尼族为我们准备的晚饭。
当晚,天空的星星好明好亮。没有城市的光害,星星像天使撒了一地的钻石,来不及捡拾。山上的空气很冰很凉,我们全在客厅地上铺了棉被,拥着睡袋倦而睡去……
19.04.09巴达山章朗村* 拜访布朗族
~凌晨六点半,我们在此起彼落的鸡啼声中醒来,主人杨太太早在四点钟就烧水煮鸡肉稀饭,烤玉米,煮豆腐和鸡蛋番茄等。
杨太太是哈尼族的歌手,这天早上她为我们高歌一曲,唱了一首哈尼民歌,歌声婉约动人。
曲罢,杨太太要求我和小茗也唱首曲子,我们只好献丑唱了一首“Rasa Sayang” ^^
依依不舍地离开半坡老寨,我们去参观现代茶厂,然后到市集去为晚餐买菜。
~市集里卖菜的哈尼族老婆婆~
~过后我们参观景洪市的普洱茶科研中心。这座耗资数亿人民币建成的科研中心有供游人参观的茶园,有各少数民族的示范村寨,是认识普洱茶文化的一个好地方。
~超人在哈尼族模范村里玩射箭,结果是……差一点中标,厉害喔!
~身穿哈尼传统服饰的哈尼族接待员~
~小茗也玩一玩这个哈尼族的传统秋千~
~一个娃娃在茶园旁等待正在采茶的父母~
结束科研中心的参观,大伙儿立即出发去布朗山,一个远离文明喧嚣的世外桃源……
从景洪往山区行车约五百公里,显示经过美丽的农田,然后车子翻越数座山头,攀上螺旋般的碎砂石山路一路转上,一路上山区的旖旎风光一览无遗。
抵达布朗族山寨已是傍晚夕阳西落之时,章朗村维持着千年前的模样,宁静地沉睡着……
布朗族的章朗村是原生态博物馆,意思是村子本身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男女老少等,都具有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为地域偏僻,离开文明之地远,所以这里得以保留最传统原始的传统。
网络资料:在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布朗族山寨,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布朗族茶文化历史遗迹,活化石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专家学者将它归纳为:千年古寨、千年古寺、千年古井、千年茶树、千年茶农、千年茶俗。
“章朗”是傣语,“章”即“大象”,“朗”为“冻僵”,直译为:大象冻僵的地方。
传说14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玛哈烘乘象周游世界传经走到这里时,豆大的雨点裹着鸡蛋般大的冰雹从天而降,顿时天地黑暗,雨停冰雹止时已是夜 间,他们在这里夜宿“恩巩哚多山”(章朗佛寺现在所在地)。第二天,大白象被冻僵了走不动,玛哈烘赐名该地为“章朗”,意思为“大象冻僵的寨子”,以此纪 念大象传教的功劳。
据说,布朗族迁徒定居在这里已有近2000多年。那时,布朗族称这里为“景桑”。布朗语“景”意译为“城市”,“桑”意译为“祖先曾居住过的地方”。
~在山路上步行赶牛的布朗族老人~
~山谷里的章朗村一景~
~老婆婆肩负沉重的农作物小心翼翼地走~
半山上还有新寨.
在离开住宅数十尺靠山的角落,在浓密的竹荫下,数十座简陋的独立式高脚屋彼此不即不离。 每一座高脚屋其实是属于村里某一户的谷仓,也就是储藏库。这些谷仓远离住宅,免得被村里意外发生的火灾波及。这里民风淳朴,村民路不拾遗,因此谷仓根本没上锁,也没有标明主人的名字,大家都不觉得有发生偷窃的可能。
~我们在村寨里的小石板路上随意行走,没有其他游客,有些村民好奇地从二楼屋里伸出头来偷看,有些妇女反而大方地抱着孙子让我们照相。 偶尔有一两位老人在我们身边安静地走过,大部分的时间和我们一同并肩而行的是牛、羊、猪、狗、鸡等家畜,家家户户都没设栅栏, 任家畜在村前村后自由活动。
~偶而与村里的青年交谈,才知道他们都喜欢到城市工作,如泰国曼谷。 尔后他们邀请咱们到他们在半山上的新寨作客吃晚饭,但都被我们婉拒了,希望下次还有缘分......
~傍晚时分,天空出现"上帝之光"。 这张照片可以看见村里的屋子顶上都喜欢种上兰花作为装饰,让古老的房子充满绿意。
布朗族的老妇女喜欢着黑色,耳珠的耳洞很大。
~章郎村的夕阳。
晚上,村里正好有户人家办喜事,我们适逢其会便冒昧登门造访。 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除了立即奉上茶水和自酿的米酒,更特地开锅炒菜招待我们。
我们都觉得非常幸运有缘参加布朗族的婚宴。
20.04.09巴达山章朗村* 依依不舍
~章朗村村口。
~清晨,布朗族的妇女就开始炒茶了,实在非常勤劳。
章朗村村口有一座千年古刹,是小乘佛教传承到这里的见证。
.
网络资料:据章朗佛寺珍藏的贝叶经记载,这座佛寺已经有1365年的历史。它占地4亩,有一座佛寺,一间僧房,一座佛塔,一座藏经阁,阁内珍藏着100多卷贝叶经,整个佛寺建筑群具有独特的布朗族建筑艺术风格。
.
离古刹不远处有一座亭子,听说这个亭子专为未婚男女而设,让他们有个可以光明正大谈情说爱的地方,这实在是很有趣。
虽然在这个远离尘世的世外之处,我们找到人类生存和得到快乐最简单的理由, 大家都说想在这里多呆一天, 但为了不扰乱了已定的行程,大伙儿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西定章朗村,离开布朗族让人难忘的千年故事......
.
时间还早,一山水领我们到巴达山去。我们徒步来回四公里去深林里去探访一位"老人家",一棵已经一千七百年树龄的野生古茶树。这老茶树原来有五支粗枝干,就像人的五支手指一样矗立,但却因某种原因而剩下四支树干。老茶树高达十多米, 看起来还是枝叶繁茂, 实在是非常稀罕的。
.
午餐我们在哈尼族的书记家解决, 还劳烦书记大人亲自下厨烧菜,还真的有点没不好意思:P
.
这天,我们主要是赶回景洪去。四位参加半程的队友:子媚嫂,Yen和Ipoh夫妇, 他们得去购买过两天去昆明的公交车车票, 预备回去马来西亚; 而过后我们将一起把单车运去易武古镇, 把准备以铁马载回马来西亚义卖的茶叶压好, 然后他们才离开。
.
回景洪途中, 正好遇上傣族的赶集。大街上熙来攘往的男男女女, 大家都隆重其事地打扮一番。傣族女人们不论老少,大家涂脂抹粉不在话下, 脚上还蹬着鲜艳的高跟鞋,手持颜色和衣裳匹配的布伞,布伞边缘还特别点缀上美丽的亮片。这许多浓妆艳抹的女人一同走在街上, 形成一幅亮丽的风景画呢......
21.04.09易武* 茶马古道南起点
在景洪, 一山水把大家的行李和八台自行车托茶行的老板送去勐仑, 途中我们停留在亚诺茶山参观基诺族的茶园。
~在途中我们巧遇一些少数民族的戏剧表演,大家都瞧得挺高兴的。
在亚诺茶山, 茶园的园主特别为参观从马来西亚远道而来的客人当场准备一道凉拌茶叶:把刚摘下的新鲜茶叶捣烂, 一边加盐, 然后再放辣粉和清水; 那凉拌茶叶的味道是茶叶的苦中带咸,咸中带辣, 味道奇特。
到了勐仑, 我们在当地的傣族家里享用傣族的家乡风味, 顺便把一些行李和自行车寄放在他们家中, 就往易武出发。
~看, 我们的面包车上载着一大包的茶叶,是从南糯山哈尼族,章朗山布朗族和亚诺山基诺族的茶园收购回来的,准备载回马来西亚义卖,大家一定要支持喔!^^
去易武途中我们还步行入林去看独特的高榕树, 由单一的一支树干渐渐衍生其他枝干,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形成"独树成林"的景观。
在易武古镇, 一位中学的高老师特地抽空接待我们, 不仅领我们参观易武洞,也为我们解说关于当地没落的茶马古道和古老的民居 ,真是太谢谢他了!
22.04.09 易武*义卖的普洱茶
这天我们在易武多呆一天,主要是把从南糯山哈尼族,章朗山布朗族,亚诺山基诺族和易武这里的茶园收购回来的新鲜茶叶送到茶厂去,以传统的人工法把这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茶叶包装好,才由七架自行车仿效古代的茶马运回马来西亚义卖,再把全数善款捐给美嘉园残缺中心。
附在茶饼里的专为“铁马茶源”印制的证明纸和包装纸,让茶饼更有收藏价值。
我们的每一位队员也压了一饼茶叶给自己留念,还在彼此的说明纸上签上名字。
茶叶的包装过程:~
1)枰茶:以秤来秤一饼茶叶的重量。
2)把枰好的茶叶装入布袋里。
23.04.09倚邦*象明*莽枝
离开易武大概150公里,走了三十公里的泥巴石路,好不容易才抵达倚邦古镇。
倚邦曾经在六百多年前是一座非常繁华的茶马重镇,当时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商贩:买卖茶叶的,运输的......各行各业都有。但是在一百多年前,这里因为战乱而开始没落,茶马古道重镇的地位被易武取代,现在只住一百户左右人家。
倚邦资料参考:http://news.qingdaomedia.com/content_tv.asp?id=92459
在山路边的驴子
倚邦古镇的屋子墙上有独特的通风口设计
参观完倚邦,我们停留在象明晋午餐,尝尝彝族的菜肴。当地的宣传负责人是一山水的朋友。她为我们送来一些宣传册子,介绍六大茶山在象明境内的其中四座茶山。
傍晚我们乘车抵达莽枝,这里聚集了彝族和苗族,是云南六大茶山之一。
在这远离城市的小村寨,简陋的屋子是政府为了把散居在山区里的苗族聚集在一块而兴建的,只是一列排屋,已经没有苗族原生态的住所特色,真是可惜啊……
西双版纳六大茶山参考:http://www.xsbnly.com/info/2444-1.htm
那个傍晚,我们到被当地人尊称为“神山”的孔明山附近看美丽得让人窒息的日落,直到云层弥漫炫目的色彩,太阳西下才下山到寨子里去过一晚。